其实在媒介革命的过程中,存在着“弯道超车”的现象。比如中国信贷业务不发达,信用卡消费不普及,但是电子商务、手机支付就爆发于此。美国信贷业务发达,手机支付就发展不起来。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的这次媒介革命,“弯道超车”在网络文学的类型化中呈现得格外明显。
在传统的纸质出版领域,传统文学占据着绝对优势,而各种不同类型的通俗文学瓜分着剩余的半壁江山,在这些商业出版中,比如悬疑推理、科幻小说、青春文学,都有成功的纸质出版模式。
悬疑推理,最早是以引进美国、日本的小说为主,这些作品通常是需要经过翻译这一专业途径,然后进入纸质出版。一般读者很难直接通过网络阅读原文。这就为悬疑推理作品的读者群培养了阅读和购买的习惯。后来国内悬疑推理作家,大多也能够顺利走上商业纸质出版的途径。
科幻小说有纸质杂志、评奖结集作为途径,青春小说是《萌芽》“新概念”系杂志 系列出版,同样早在前网络时代就商业变现。
于是,网络文学兴起后,这些领域的作家由于本身已经有了成熟的商业出版渠道,很少投身网文写作,这些领域的读者也已经形成自己的阅读购买习惯,不会在网络上积累成大规模需求。所以网文中率先诞生的,恰恰是商业出版中难以走通的穿越、玄幻。而如果网文中零星出现了优秀的推理悬疑小说作家,也很快会被旧的形式招安,这就进一步形成了网文中以前成熟类型的匮乏。
各种类型的此消彼长,和媒介革命息息相关。
有很多人写呀,只是你没发现罢了
很简单,这一类写不长,阅读门槛高,对于网络小说作家而言,一般来说不值得。比如可以看三天两觉的书,如果他主要精力写推理,会非常厉害。
悬疑小说需要专业素养,而且这类文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,对于剧情架构上也是特别严谨,而网络文学大多数人没有这类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,所以这类作品比较少。
我觉得吧:
1、大多数作家没有那个推理的能力,自己都不懂就没有办法写出来;
2、推理的不容易写好,可能写一个一般的能行,写出彩就不容易了,需要的逻辑思维以及故事的设计太难,所以整体来讲是出力不讨好。
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悬疑推理小说,大部分都是外国的很少有中国的,而外国的小说进入中的途径基本都是以刊物的方式,又因为我们国人在推理这方面是不很丰富,出版发布成功的很少,所以写的人少了。
这个我给你个合理的解释,主要是因为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智商在线的作家,悬疑推理小说的剧情很难写,要环环相扣,一般智商低的真写不来,如果要写,首先得会写,我觉得悬疑推理小说是小说界最难的了,如果要写,智商要高,要一直在线。(来自于自身感慨)
很难写,写悬疑推理小说,不仅花时间,也很费脑力,需要不断地推敲,也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,强大的推理能力,这个门槛就高了,相对的,写的人就会少。
悬疑推理小说并不那么好写,首先作者脑洞要很大,才能想出那么多的案件,其次,大多数人都没有对于真实案件或灵异事件的接触,所以可能没有灵感,最后,写这一类的小说对细节的把控,要求很高,太费时间。
网上的推理“小说”不多,但推理“段子”却并不是很少。从世界范围来看,推理小说大体可分为四类,一类是柯南道尔的〈福尔摩斯〉系列,一类是克里斯蒂的波洛系列,一类是奎恩的〈奎恩探案〉系列,还有就是不同于西方推理风格的日本推理小说系列。我以为从奎恩探案开始,推理小说就已经进入了和福尔摩斯与波洛截然不同的阶级了,即主人公不是在案件结束后才开始“探案”,而且从一开始就由于某种原因卷在其中,成为案件的直接参与者了,因此,故事就更引人,情节就更曲折,逻辑就更严谨,结局也就更意外了。日本的推理小说的情节,进展缓慢,叙事繁琐,阅读时尤需耐心,但它对人性的层层剥落却远超西方的推理小说。在美国,每年都有推理小说的最佳长篇、最佳中篇、最佳短篇的评选。据我所知,也有日本的短篇曾被评为最佳。由此不难看出,这些作者在逻辑思维的能力;观察社会的能力、情节编排的能力、语言表熟的能力、也以及科学知识的范围上,都不是等闲之人,幅尔摩斯甚至被列为〈证据学〉的奠基人便是很好的证明。综上所述,这些作品,我们的网络写手有无这等功力?如果有,手机网上能否给出这么大的版面?即使给出了版面,习惯了在手机上享用“快餐”的人群,能不能有兴趣慢慢地读下去?还有一点,写同等字数的推理小说与写同等字数的恋爱“小品”相比,哪一个更省力,更容易挣稿费,且更容易有流量?